SayCoo論壇

查看: 1691|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利不等於獲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5-17 18:2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家-吳若權


      她的老公是個很有創意的人,下班之後常在家裡動腦筋。朋友都很羨慕她有這樣的老公,她卻有苦難言。畢竟,創意有很多種,有些創意很新鮮好玩,有些創意令人摸不著頭緒。偏偏,她的老公屬於後面那一種。

      例如:把好好的水壺挖兩個洞,說這樣澆花比較有效率;或把原子筆的筆蓋,加工成為可以挖耳朵的小耙子……總之,他就是想東想西,做出一些其實不是很必要、或有時會需要但成本太高的創意。


      跨不過最低門檻

      據說,她老公的夢想是把自己的創意申請專利,然後靠權利金來發大財。他除了上班之外,幾乎犧牲了所有和家人相處時間,一頭栽入想要靠專利發財的美夢中。但很多創意都過不了申請專利的最低門檻,要不然就是被別人捷足先登。

      看到《遠見》雜誌上討論專利的主題,「台灣的創新發明很多,但是能成功商品化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三,遠低於平均百分之三的國際水準。」她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台灣這個地方,跟她老公一樣想申請專利的人這麼多,但真正能夠把專利成功商品化的件數這麼少。


      小創意沒大創新

      為什麼「專利」不等於「獲利」?學者專家提供了很不同的看法,包括:不同領域的人才沒有溝通,從發明、設計、生產、到行銷,未能環環相扣地運行;還有,就是只有小創意沒有大創新等。

      但是,我從朋友的丈夫身上,看到其他的問題,很多發明家的心態,還停留在「祖傳秘方」的階段,總是習慣閉門造車,沒有真正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自己發明得很爽快,別人用起來卻不夠方便。另一個問題是,若支付創意的成本高過於使用者願意付出的代價,消費者會自己尋找更值得的替代方案,再好的發明也只能束之高閣。

      從創意到商品化,是行銷很重要的過程。而行銷最重要的意涵,是「產品」和「使用者」之間相對的觀點,過度自以為是,沒有考慮別人的立場,注定會行銷失敗。行銷,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跟做人的道理很像。不理會太太意見的老公,大概很難發明出很實用的東西來。
2
發表於 2006-5-18 16:48:06 | 只看該作者
沒錯~專利請回來..不是一張證書擺在那而己~
發明人也不是整天等待客人下單..

也是得利用行銷手法..來推動自己的產品
才能讓它獲取更大的利益~

幫客戶處理的經驗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黑名單|SayCoo論壇

GMT+8, 2024-5-5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