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Coo論壇

查看: 2387|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F1 車隊簡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5-9-9 14:48: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法拉利 Ferrari 車隊 :



車隊國籍 : 義大利
車手冠軍次數 : 14
車隊冠軍次數 : 14
GP冠軍次數 : 182
第一場GP : 1950年摩納哥GP
第一場勝利 : 1951年英國GP
出賽場次 : 704場
總積分 : 4248.27
引擎 : Ferrari V10
輪胎供應商 : Bridgestone
製造商 : Ferrari
官方網站 : www.ferrari.it
  
車隊車手 :

01. Michael Schumacher 
02. Rubens Barrichello
  
車隊簡介 :
Scuderia Ferrari車隊於1929年成立於Ferrari總部Modena,可以說是F1史上最具歷史與傳奇的車隊,Ferrari不僅在F1有傲人的成就,在其他車輛競技的舞台上,也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Ferrari在成立初期是為Alfa Romeo出賽,靈魂人物當然是名聲如雷貫耳的Enzo Ferrari,直到1940年代之後,Ferrari才脫離Alfa Romeo,成為一支完全獨立的賽車隊。

Ferrari的廠徽也有不小的來頭,Enzo選用cavallino rampante"躍馬"作為中心,這是一次世界大戰的義大利空戰英雄Francesco Baracca家族贈與Enzo Ferrari的禮物。

70年代是Ferrari車隊在F1最風光的10年,在奧地利車手Niki Lauda的強悍駕駛風格下,車隊贏得無數勝利,並且於1979年拿下年度車隊總冠軍,Enzo也沒想到Ferrari要再拿下另一個車隊冠軍,竟然是在遙遠的20年後(1999年F1賽季),他也沒能親眼目睹,Enzo Ferrari於1988年8月14日病逝於Modena,享年90歲。

80年代的Ferrari則是由Jacque Villeneuve的父親Gilles Villeneuve擔任車手,在1982年時F1首次引進Turbo引擎,但車隊的表現時好時差。在1992年由Jean Todt執掌兵符後,Ferrari的水準漸漸恢復,1995年賽季結束之後並簽下當紅冠軍車手Michael Schumacher,Ferrari車隊從此戰力大增,並於1999年拿下年度車隊冠軍。2000年開始,這隻義大利紅色列馬也邁入車隊史上的顛峰,Michael Schumacher與Ferrari車隊蟬連2000、2001、2002、2003年車手與車隊世界冠軍,特別是在2002年17站比賽中,Ferrari勢如破竹的包辦了15場冠軍。

2003年賽季雖然遭遇對手的強烈挑戰,Michael Schumacher依然有驚無險的在最後一站日本GP第6度登上世界冠軍寶座,寫下F1歷史新頁,Ferrari車隊也創下5連霸的輝煌紀錄,讓這個紅色烈馬王朝的江山得以固守。2004年Ferrari車手陣容仍是Michael Schumacher與Rubens Barrichello搭檔,Ferrari成功記取2003年差點陰溝翻船的教訓,再創車隊新高峰。在整年18場分站中奪下15場勝利,幾乎沒有對手能給Ferrari帶來威脅,Ferrari順利達成車隊世界冠軍六連霸。


雷諾 Renault 車隊 :



車隊國籍 :英國
車手冠軍次數 :0
車隊冠軍次數 :0
GP冠軍次數 :17
第一場GP : 1977年英國GP
第一場勝利 : 1979年法國GP
出賽場次 : 174場
總積分 : 528
引擎 :Renault V10
輪胎供應商 :Michelin
製造商 : Renault
官方網站 : www.renaultf1.com
   
車隊車手 :

05. Fernando Alonso
06. Giancarlo Fisichella  
  
車隊簡介 :

Renault車隊的前身是Benetton車隊,年輕流行服飾界龍頭Benetton向來以用色及大膽廣告著稱,1983年自從首次贊助Tyrrell車隊後,遂與F1結下不解之緣。1986年Benetton Formula 1 team正式成立,擁有名車手Gerhard Berger,並於同年的墨西哥站首次贏得冠軍,雖然成軍時間不長,但卻能擠身於2線車隊之首,相當難得。

步入90年代後,車隊與車手的表現更是突飛猛進。1994年Benetton Formula 1車隊中的Michael Schumacher更拿下個人的首次世界冠軍,並於次年拿下車手與車隊總冠軍。不過在90年代後期,由於車隊中靈魂人物與車手紛紛掛冠求去,使得車隊的表現下滑至谷底,雖然隊中擁有身經百戰的老車手如Jean Alesi、Gerhard Berger等人,但是偶有佳作仍不能停止車隊表現下滑。

2001年度賽季簽下借自於Williams車隊的年輕好手Jenson Button與Giancarlo Fisichella搭檔,可是仍僅能排在第七名,賽季結束之後由法國Renault車廠收購改名為Renault車隊,2002年正式打著Renault的旗幟再出發,車手陣容為Jenson Button與Jarno Trulli,成績大幅躍進到第四名。2003年則改由Jarno Trulli與被車隊老闆Flavior Briatore喻為不世奇才、M.Schumacher接班人的西班牙小將Fernando Alonso搭檔出賽。

2003年所採用的R23賽車在空氣力學與底盤設計上有著獨特的優越性,因此儘管11度廣角引擎的性能與可靠度皆不具競爭力,但是仍有突出的表現,Alonso在匈牙利站拿下個人首次竿位及分站冠軍,這也是Renault車隊重返F1之後的首次勝利,Alonso也打破Bruce McLaren自1959年所寫下F1史上最年輕的單站冠軍車手紀錄,同時也是F1史上最年輕的竿位以及最快單圈車手,Alonso的表現證明Briatore的眼光果然精準。

2004年賽季Renault目標將更上層樓,兩個獨立研發小組的設置讓新的R24賽車在2003年賽季中早已初步完成而開始進行風洞等各項實驗測試,並且捨棄確定失敗的廣角引擎而改以Renault過去稱霸F1的72度夾角引擎。R24賽車在賽季初期的表現相當穩定,優越的起跑性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兩位車手Alonso與Trulli都能取得積分並登上頒獎台,而Trulli更在摩納哥GP中獲勝,終止Ferrari開季六連勝的美夢,一度排在車隊第二名。但之後Trulli的表現開始走下坡,法國GP後連續五場比賽都無法拿分。Briatore憤而撤換Trulli,啟用前世界冠軍Jacques Villeneuve,但Villeneuve無法替Renault拿分,最終Renault只能以105分排在年度第三名。


英美 BAR 車隊 :



車隊國籍 : 英國
車手冠軍次數 : 0
車隊冠軍次數 : 0
GP冠軍次數 : 0
第一場GP : 1999年澳洲GP
第一場勝利 : --
出賽場次 : 181場
總積分 : 189
引擎 : Honda V10
輪胎供應商 : Michelin
製造商 : BAR Honda
官方網站 : www.bar.net
   
車隊車手
03. Jenson Button
04. Takuma Sato

  
車隊簡介 :

British American Racing Team是由前世界冠軍車手Jacques Villeneuve的經紀人Craig Pollock於1997年底組成,幕後資金來源為BAT英美煙草公司。BAR(British American Racing)的成立事實上是併購F1歷史上深具影響地位之Tyrrell車隊,由Craig Pollock領軍在1999年正式加入F1戰局。

Tyrrell車隊由Ken Tyrrell於1960年成立,在1970年加拿大GP首次進軍F1,在1971年簽下著名的傳奇車手Jackie Stewart,旋即拿下車手、車隊世界冠軍。在Tyrell參加F1競技的30年中,車隊總共參賽433場比賽、贏得23次單站冠軍、14次竿位、20次單圈最快記錄、1次車隊冠軍(1971年)、及2次年度車手冠軍,可謂F1歷史中戰績輝煌的一支老牌車隊。

繼承Tyrrell血統的BAR車隊在1999年賽季中的表現相當不理想,前世界冠軍Jacques Villeneuve甚至無法在全年16場比賽中拿下任何積分。不過在2000年賽季後,BAR已經取得Honda車廠的引擎做後盾,才開啟了車隊得分之門,全年拿下與Benetton車隊相同的20分而並列第四。2001、2002年車手陣容為Jacques Villeneuve與Olivier Panis,在2001年尚能排在第五名,2002年在引擎不斷出狀況的情況下更滑落到第八名。

2003年車手陣容改為Jacques Villeneuve與Jenson Button搭檔,Button優異的表現讓BAR的未來出現一絲曙光,再加上新的積分制度幫助,使得車隊再次登上年度排名第五的位置。賽季初期兩為車手之間的衝突浮上檯面,車隊氣氛變得異常詭譎,在摩納哥站之前,Button首先在賽前記者會上釋放出和解善意,後來在他不幸在練習時發生嚴重撞車意外後,Villeneuve也以前輩的身分公開給予打氣,使得情勢未再繼續惡化。然而此時的Villeneuve已是落日黃花,在Honda的強力運作下終於出局,由Sato取而代之,因此2004年賽季BAR由兩位年輕的車手搭檔出賽。

2004年為BAR破繭而出的一年,006賽車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競爭力,Button在第二場分站馬來西亞GP中以分站第三名首度登上頒獎台,之後便經常可以見到Button登上頒獎台。而Sato也在美國GP中以分站第三名首度登上頒獎台,相隔14年再度有日本車手能登上頒獎台,最終BAR車隊成功以119分奪得年度車隊第二名。不過BAR 04年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奪得首場F1分站勝利,而Honda引擎也有耐用度上的疑慮,相信今年BAR將會以奪下首場分站勝利為首要目標。


威廉斯 Williams 車隊 :



車隊國籍 : 英國
車手冠軍次數 : 7
車隊冠軍次數 : 9
GP冠軍次數 : 113
第一場GP : 1978年阿根廷GP
第一場勝利 : 1979年英國GP
出賽場次 : 446場
總積分 : 2435.5
引擎 : BMW V10
輪胎供應商 : Michelin
製造商 : Williams BMW
官方網站 : http://bmw.williamsf1.com/en/index.html
  
車隊車手 :
07. Mark Webber
08. Mick Heidfeld
  
車隊簡介 :

Williams Grand Prix是由Frank Williams及Patrick Head於1977年成立,在初期只有17個工作人員與車手,但是就大膽地進入Formula One競賽。從第一輛由Patrick Head設計的FW06賽車開始,Williams就成為F1史上不可不提的一支英國勁旅。

1980年代對Williams車隊來說是非常光榮的一段時間,首先是Alan Jones在1980年駕駛FW07/B賽車為Williams車隊拿下第一次車隊、車手世界冠軍,1981年又取得車隊總冠軍,在Alan Jones退休後,1982年Williams找來芬蘭籍的Keke Rosberg為車隊出賽,雖然只拿下一場分站冠軍,但是仍年度車手冠軍,可惜車隊冠軍卻被Ferrari所奪走。1983年F1自然進氣時代的結束之後,Williams車隊找到Nigel Mansell與Keke Rosberg搭檔,但是車隊成績卻不如所願,幾乎快變成二線車隊,還好在車隊很快就控制住整個情勢,總計在1980年代Williams車隊共贏得80、81、86、87年4次車隊冠軍以及80、82、87年3次車手世界冠軍。

90年代Williams車隊儼然成為F1車手的最高學府,繼Nigel Mansell 後,更有Alain Prost、Ayrton Senna、Damon Hill、David Coulthard、Jacques Villeneuve及Heinz-Harald Frentzen等人陸續加入,其中傳奇的Ayrton Senna更是於1994年意外死於Imola賽道的Tamburello彎,導致車隊陷入FIA過失致死的官司中,這件訴訟案直到今日仍未定案,為了記取教訓並且紀念Senna這位偉大的車手,此後每一部Williams F1賽車的車鼻內側都標示著Senna的名字以示永誌不忘。綜觀Williams車隊在90年代的表現依然強勢,總計拿下92、93、96、97年車手世界冠軍和92、93、94、96、97車隊世界冠軍,堪稱Williams車隊成軍以來最輝煌的時期。

在進入2000年之際更與BMW結合而成為BMW Williams F1 Team,在成軍第一年延攬車手Ralf Schumacher與Jenson Button,2001年Montoya加入之後,讓Williams又逐漸重拾信心,2002年已經達成車隊年度第二名的目標,儘管與Ferrari仍有一段距離,但不再遙不可及,果然在2003年賽季中期不僅在車隊積分上一度領先群雄,Montoya更強烈威脅著M.Schumacher六度封王之路,可惜在美國站功敗垂成,不過卻也讓人感受到那支強勁的Williams車隊已經甦醒。

2004年Williams車隊推出極具創意的FW26,但誇張的車鼻造型與雙龍骨設計,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競爭力,整體戰力落後領先車隊一段距離,因此Williams在匈牙利GP中放棄山豬獠牙造型的車鼻,最終Montoya在閉幕站巴西才奪下首勝。大致來說2004年對William而言是個失敗的一年,大膽的設計反倒產生不少缺點,所以今年Williams研發原則為回歸基本,放棄了雙龍骨設計改回單龍骨;而全新的車手陣容Mark Webber與Nick Heidfeld則為Williams帶來一翻新的風貌。


邁凱輪 McLaren 車隊 :



車隊國籍 : 英國
車手冠軍次數 : 11
車隊冠軍次數 : 8
GP冠軍次數 : 138
第一場GP : 1965年摩納哥GP
第一場勝利 : 1968年比利時GP
參賽場次 : 577場
總積分 : 2967.5
引擎 : Mercedes V10
輪胎供應商 : Michelin
製造商 : McLaren Mercedes
官方網站 : www.mclaren.com

車隊車手 :

09. Kimi Raikkonen 
10. Juan Pablo Montoya
  
車隊簡介 :

McLaren車隊的前身是"Bruce McLaren Motor Racing Ltd",由紐西蘭車手Bruce McLaren在1963年所創立。McLaren製造的F1賽車首次參賽是在1966年的摩納哥GP。Bruce McLaren在1970年6月2日在Goodwood測試Can-Am賽車時意外身亡。

McLaren第一次在F1中獲勝是在1968年的比利時站,由Bruce McLaren親自駕駛McLaren Ford(M7)賽車所拿下。但是一直到1974年在美國律師Teddy Mayer的帶領之下,由Emerson Fittipaldi駕駛McLaren M23賽車拿下車手與車隊世界冠軍,這是McLaren的首次世界冠軍,也是車隊第一次與Marlboro合作,開啟了雙方往後22年的贊助合作夥伴關係。1976年James Hunt在與 Niki Lauda 激烈的競爭中,以一分險勝拿下世界冠軍。此時F1也開始進入地面效應時代,McLaren在這方面的努力,開啟了現代McLaren的新頁。

現在的McLaren International是在1980年9月,由McLaren車隊與Project Four公司合併而成的。Project Four是一家英國公司,老闆就是McLaren現在的老闆Ron Dennis,Project Four曾經拿過F3年度冠軍,贊助商就是Marlboro。由於車隊的成功讓他接管了出現問題的McLaren GP 車隊,並且獲得Phillip Morris公司的贊助。

Dennis為車隊帶來了新的專業特質及新的設計師,1981年天才設計師John Barnard獲得革命性的技術突破,發表了第一部碳纖維單體結構的F1賽車MP4。1982年TAG ("Techniques D'Avant Garde")集團在車隊集資以開發新的GP Turbo引擎時入股車隊成為股東之一。1983 Porsche依McLaren 所訂定的規格開發一具新的渦輪引擎,這具引擎讓McLaren 在80年中期制霸F1賽壇贏得三次世界冠軍,84年由Lauda贏得,85及86則是Prost。

1985年開始,TAG集團就成為McLaren的主要股東,TAG McLaren控股公司目前擁有McLaren International、TAG McLaren Marketing Services (成立於1987)、McLaren Cars (成立於1989) 和TAG Electronics Systems (成立於1989)。在1988年McLaren開始與Honda合作,在F1場上創造出絕對的優勢,加上Ayrton Senna 和 Alain Prost組成的超級組合,讓車隊在全年16站的比賽中贏了15場,當年是由Senna贏得冠軍。隔年所用的HONDA V10引擎也讓車隊在16站中贏了10站,並由Prost 贏得冠軍。然而Prost和Senna的同門鬩牆讓車對產生分裂,Prost在隔年就離開McLaren改為Ferrari效力。

1990和1991年McLaren陷入低潮表現並不理想,McLaren並且因此失去了與HONDA的合約。 1995年開始與Mercedes合作,儘管賽季剛開始與Nigel Mansell的合作並不愉快但是車隊已開始重拾戰鬥力。1998及1999年Mika Hakkinen連續拿下年度冠軍之後,McLaren才真正重回一線車隊的行列。2000年開始,面對如日中天的Ferrari以及重整旗鼓的Williams的競爭,McLaren也陷入苦戰,在2001年賽季結束之後,Mika Hakkinen也正式退休,由芬蘭小將Kimi Raikkonen與David Coulthard搭檔上陣,在2002年車隊年度排行第三。

然而McLaren擁有空力大師Adrian Newey及頂尖的工程團隊,仍是Ferrari最擔心的頭號競爭對手,在2003年車手陣容仍為David Coulthard與Kimi Raikkonen,賽季初期採用舊款MP4-17賽車的進化版MP4-17D賽車出賽,表現相當優異,一舉拿下開幕站澳洲和馬來西亞GP冠軍,但是革命性的MP4-18賽車卻因為可靠度問題遲遲無法解決,連FIA的撞擊測試都無法通過,使得車隊在賽季中期之後的戰力無以為繼,但是在年輕的天才車手Kimi Raikkonen的努力下,MP4-17D賽車依然能跑出不錯的成績,全年16場比賽有10場站上頒獎台,讓Kimi得以和天王M.Schumacher角逐年度車手冠軍頭銜,雖然最後落敗,但是亮麗的表現仍然令人激賞。

2004年McLaren雖然記取了03年教訓,從冬季測試就開始如火如荼的測試MP4-19,然而在測試中Raikkonen便表達出對於新車耐用度的疑慮。在加拿大GP之前兩位車手Raikkonen與Coulthard因引擎出狀況而退賽的次數,加起來一共有6次之多,而且車隊積分還落後給Sauber。直到MP4-19B於法國GP中推出後,車隊整體戰力才有所提升,開始能夠追得上前方的領先集團,而Raikkonen在比利時GP中漂亮地奪得04年首勝,才稍稍挽回一點McLaren的面子,最終McLaren排名年度車隊第5名,這算是McLaren近幾年最糟的成績。今年有了Juan Pablo Montoya的加盟,不知是否會與Raikkonen產生良性的化學變化,進而提升車隊成績,還是會產生惡性競爭,仍有待觀察。

[ Last edited by 龜甲萬 on 2005-9-9 at 03:32 PM ]
2
 樓主| 發表於 2005-9-9 15:16:42 | 只看該作者
沙伯 Sauber 車隊 :



車隊國籍 : 瑞士
車手冠軍次數 : 0
車隊冠軍次數 : 0
GP冠軍次數 : 0
第一場GP : 1993年南非GP
第一場勝利 : --
出賽場次 : 197場
總積分 : 175
引擎 : Petronas V10
輪胎供應商:Michelin
製造商 : Sauber Petronas
官方網站 : www.sauber.ch
   
車隊車手 :

11. Jacques Villeneuve
12. Felipe Massa
  
車隊簡介 :

由Peter Sauber所創立的Sauber車隊成立於1970年,不過當時是參加Sportscar的比賽,80年代Peter Sauber與AMG-Mercedes車隊在C10、C11賽車的合作關係良好,在1989拿下Le Mans24大賽冠軍,以及89、90連續兩年在Sportscar錦標賽拿下車隊車手總冠軍,讓Peter Sauber信心大增決定晉級挑戰F1。於是在Mercedes的幫助下,Peter Sauber於1993年第一次在F1賽事中出現。Sauber的總部位於瑞士,由Peter Sauber在1990年成立。Sauber車隊成立迄今雖然仍未奪得單站冠軍,但是依舊能夠不斷的贏得分數保持在二線車隊水準。

1997年對Sauber車隊來說具有關鍵性的轉捩點;Peter Sauber成功地取得1996年度Ferrari的引擎,同時也爭取到馬來西亞石油公司Petronas的Title贊助,遂於同年將車隊全名更改為Sauber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1999年賽季Sauber車隊由法國名將Jean Alesi及Pedro Diniz出賽,不過在成績不佳的狀況下,Jean Alesi於2000掛冠求去,加入Prost車隊。

2000年賽季車隊仍保有Pedro Diniz,而另一位車手則是由Mika Salo替補,雖然在奧地利站與巴西站中發生嚴重的Aerodynamics事故,但是Sauber求勝的決心仍沒有改變。2001年在Nick Heidfeld與新人Kimi Raikkonen的合作下,拿下車隊年度排行第四的佳績,僅次於三大強隊,在2002年由Nick Heidfeld與Felipe Massa搭檔,仍保有年度第五名,在私人車隊中表現亮眼。

2003年車手陣容為Nick Heidfeld與Heinz-Harald Frentzen,C22賽車也用上戰無不勝的F2002車上的051引擎,然而在新的風洞未能完成,賽車在空氣力學與底盤懸吊設計未見高明的情況下,反倒是其他競爭對手進步幅度比Sauber還大,因此相對競爭力不進反退,使得Sauber在2003年賽季的表現幾乎乏善可陳,要不是Frentzen在美國站趁著雨天混亂的局勢拿下季軍,Sauber車隊在今年的排名肯定要再後退幾位。

2004年賽季Sauber車手全數換新,由Giancarlo Fisichella與Felipe Massa搭檔出征,而由於FIA決定在04年執行單一引擎規則,讓Ferrari願意提供2004年的新引擎供Sauber使用,不盡令人期待Sauber會有何表現。然而賽季初期兩名車手始終不能有效拿分,直到摩納哥GP過後,Fisichella開始能穩定地拿分,而接著在英國站中Sauber推出C23B後,車隊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兩名車手都能把握機會拿分,更在比利時GP中同時取得分站第4及第5名,最終Sauber車隊以34分取得年度車隊第六名。今年Sauber特別延攬前世界冠軍Jacques Villeueuve以增強車手陣容,而Massa仍將留任,這樣的組合在新賽季會激發出什麼火花,值得令人期待。

紅牛 Red Bull 車隊 :



車隊國籍 : --
車手冠軍次數 : 0
車隊冠軍次數 : 0
GP冠軍次數 : 0
第一場GP : 2005年澳洲GP
第一場勝利 : --
出賽場次 : --
總積分 : --
引擎 : Cosworth V10
輪胎供應商 : Michelin
製造商 : Red Bull
官方網站 :http://www.redbullracing.com

車隊車手 :

14. David Coulthard
15. Christian Klien  
  
車隊簡介 :

Le Mans賽車的常勝軍英國Jaguar車廠,於1999年買下由前3屆F1世界冠軍Jackie Stewart 組成的Stewart-Ford車隊,以Jaguar Racing車隊為名正式加入2000年F1競賽。

2000年參賽車手為來自於Ferrari的Eddie Irvine及老將Johnny Herbert,引擎供應廠則為大名頂頂的Cosworth。Jaguar Racing秉持著長年參賽Le Mans的精神與技術投入較為陌生的一級方程式競賽,所以在2000年賽季中Jaguar Racing是以學習與累積經驗為首要目標,旗下車手Johnny Herbert於2001年轉戰Champ Car,其空缺是由試車手Luciano Burti遞補。

打從成立之初,Jaguar車隊即經常面臨內部人事紛爭的問題,一直到2001年8月前世界冠軍Niki Lauda取得Ford得支持擔任Jaguar車隊老闆,當年車隊總成績與Benetton同為第七名。2002年R3賽車的表現同樣未如預期,而陣中兩位車手Eddie Irvine與Pedro De La Rosa互不對盤,全年只有老將Eddie Irvine拿下8分,車隊排行仍在第七名,使得Niki Lauda失去Ford集團信任而被撤換下來。

2003年Jaguar車隊大膽啟用僅一年F1參賽資歷的澳洲車手Mark Webber與巴西新手Antonio Pizzonia,新的R4賽車在Webber的操刀下,往往在測時排位賽中有著優異的表現,在決賽中表現雖然未如測時賽中搶眼,但也經常能獲得積分,只可惜隊友Pizzonia不夠爭氣,不僅速度跟不上Webber,積分上也一直未能有所斬獲,為了爭取年度車隊排行第五的目標,Jaguar決定在英國站之後撤換Pizzonia,從德國站開始啟用Minardi車手Justin Wilson上陣,Wilson雖然在美國站拿下1分,但是對於車隊爭奪年度第五並無多大幫助。

2004年賽季Jaguar將由Mark Webber與剛滿20歲的奧地利年輕新手Christian Klien搭檔,但由於母公司Ford財務狀況吃緊,不斷有傳聞指出Ford打算退出F1。果然在義大利GP結束後Ford便宣佈將退出F1,而外界也揣測Jaguar主要贊助商Red Bull將會買下Jaguar,但雙方始終未達成協議,直到04年賽季結束後Red Bull才正式收購Jaguar成立Red Bull車隊。奧地利機能飲料商Red Bull始終對於賽車運動抱持相當高的熱情,在各地賽車運動中都有其贊助的身影,2005年將是Red Bull進軍F1的第一個賽季,穩定的完賽將會是其首要目標。


豐田 Toyota 車隊 :



車隊國籍 : 德國
車手冠軍次數 : 0
車隊冠軍次數 : 0
GP冠軍次數 : 0
第一場GP : 2002年澳洲GP
第一場勝利 : --
出賽場次 : 51場
總積分 : 27
引擎 : Toyota V10
輪胎供應商 : Michelin
製造商 : Toyota
官方網站 : www.toyota-f1.com
   
車隊車手 :

16. Jarno Trulli
17. Ralf Schumacher

  
車隊簡介 :

世界第二大車廠Toyota決定進軍F1賽車來改變歐洲市場對於Toyota汽車的看法,在1999年登記成為當時第12支F1車隊。Toyota原本計劃在2003年賽季正式上場比賽,但因為FIA規定註冊車隊必須在12個月之內上場,為了怕損失四千八百萬美金的保證金只好在2002年提前一年投入比賽。

Toyota向來是WRC場上的常勝軍,對於房車賽、F3、Le Mans 24小時賽車也有所參與,美國Toyota甚至也提供CART賽車引擎。然而這一切相較於F1而言都微不足道。打從決定全力投入F1開始,Toyota即計劃效仿Ferrari自己設計製作引擎與底盤,從1999年中即著手進行,儘管資金雄厚如Toyota也不得不從WRC與Le Mans場上撤離。

第一部Toyota F1賽車在2001年3月23日在法國南方的Paul Ricard賽道上現身,由Mika Salo與Allan McNish負責進行一連串的測試工作,在整個測試期間,Toyota總共跑了11個不同的GP賽道進行測試與收集資料,在發展車輛的同時也建構自己的車隊。

2002年正式下場競技時,車手陣容仍為Mika Salo與Allan McNish,Toyota希望能透過這兩位經驗豐富的車手來幫助車隊成長與學習,儘管賽車本身仍有一些技術性問題,但是以Toyota的財力與決心,這些問題相信很快就能解決。2002年賽季在澳洲與巴西兩站都能跑出第六名成績,總共拿下2分的積分,對於一支全新車隊而言,這樣的表現已屬不易。

2002年賽季結束後,Toyota突然宣佈撤換Mika Salo與Allan McNish,改由從BAR車隊跳槽而來的法國車手Olivier Panis與巴西籍的2002年CART冠軍Cristiano da Matta在2003年搭檔出賽,原本在測試中表現不佳的da Matta,隨著經驗的累積表現越來越出色,甚至蓋過隊友Panis。Panis在賽季中不斷遭遇機械方面的問題,Toyota賽車的可靠度仍急需改進,儘管他們在某些場地已經做出很快的成績,但是車隊整體經驗畢竟稍嫌不足,這可不是光靠金錢可以解決的,需要時間來累積經驗。

2004年Toyota原本由Panis與da Matta搭檔,但由於da Matta的表現乏善可陳,車隊決定從匈牙利站開始以第三車手Zonta取而代之,但最終Toyota還是無法達成今年的目標,爭取年度車隊第5名。然而在04年賽季末期,Toyota已做好2005年的佈局,先後簽下Ralf Schumacher與Jarno Trulli,這是Toyota成軍以來最堅強的車手陣容,相信如果Toyota能研發出一輛具有競爭力的賽車,2005年Toyota的成績將能有所突破。


喬丹 Jordan 車隊 :



車隊國籍 : 英國
車手冠軍次數 : 0
車隊冠軍次數 : 0
GP冠軍次數 : 4
第一場GP : 1991年美國GP
第一場勝利 : 1998年比利時GP
出賽場次 : 231場
總積分 : 279
引擎 : Toyota V10
輪胎供應商 : Bridgestone
製造商 : Jordan
官方網站 : www.f1jordan.com
   
車隊車手 :

18.Tiago Monteiro
19.Narain Karthikeyan
  
車隊簡介 :

Jordan Grand Prix於1991年由Eddie Jordan成立,並且於10年間成長為具有堅強實力之英國私人車隊,在1998、1999兩年間曾經贏得3次單站冠軍、以及於24場比賽中20次奪得積分,Jordan車隊優異的表現於1998年度時打破自1989年以來Ferrari、Williams、McLAREN、及Benetton四強鼎立的情勢,並且於1999年度賽季成績遠超過戰績輝煌的Benetton與Williams車隊,與Ferrari、McLaren形成三強情勢。

Jordan車隊的總部位於英國Silverstone賽道附近,多年來一直是實現年輕車手F1夢想的搖籃,天王M.Schumacher、Barrichello、Ralf Schumacher、Fisichella等人都是從Jordan車隊開始登入F1殿堂。1999年賽季Jordan車手為Heinz-Harald Frentzen及前世界冠軍Damon Hill,Frentzen於當年賽季取得54分的年度積分,總排名第3,為隊史上最佳成績。2000年賽季由Jarno Trulli頂替Damon Hill,比賽成績卻未能與99年相提並論,絕大多數的退賽原因是出自於Mugen引擎的耐用性問題。2001年由Jean Alesi與Jarno Trulli搭檔,成績仍是平平,2002年採用與BAR相同的Honda廠級引擎,由Giancarlo Fisichella與日本車手Takuma Sato聯手,僅能維持第六名的二線車隊水準,成績不理想也使得贊助商退卻,2003年的財務狀況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2003年賽季是Jordan有史以來最困窘的一個賽季,不僅失去主贊助商Deutsche Post(DHL)高達3400萬美元的贊助,連多年的合作夥伴Benson&Hedges也大幅縮減預算,Jordan不得不大幅裁員緊縮預算以求渡過難關,車隊士氣跌落谷底。2003年車手陣容為Fisichella與Firman搭檔,整體表現乏善可陳,雖然Fisichella在巴西站拿下一座冠軍獎盃,實際上卻是運氣的成分頗高,在接下來真正的對決時,EJ13賽車競爭力不足的缺點完全暴露出來。在F1大老闆Bernie等人的協助下,Jordan得以分配到不錯的電視轉播權利金,再加上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和上海國際賽車場的支援,讓Jordan從絕望中又找到一線生機。

渡過艱苦的03年後,2004年雖然有付費車手Giorgio Pantano的加入,但Jordan的財務狀況並未好轉,整個賽季Jordan受人注意已經不是場上的表現,而是Jordan究竟能不能繼續玩下去,不斷有傳聞指出有買主對於Jordan相當有興趣,然而車隊老闆Eddie Jordan始終持否認的態度。不過最終Jodan還是在2005年被俄羅斯集團Midland接管,今年賽季仍將以Jordan之名出賽,2006年將正名為Midland車隊。Eddie Jordan將留在車隊中負責處理商業事務,可能會擔任商業總監一職,而車隊老闆由俄羅斯富豪Alex Shnaider擔任。而05年車手陣容也讓外界十分訝異,Midland賽事部門總監Trevor Carlin決定啟用印度車手Narain Karthikeyan與葡萄牙車手Tiago Monteiro。兩位新人的搭檔究竟是否能發揮應有的潛力呢?則令人值得觀察!


米納迪 Minardi 車隊 :



車隊國籍 : 義大利
車手冠軍次數 : 0
車隊冠軍次數 : 0
GP冠軍次數 : 0
第一場GP : 1985年巴西GP
第一場勝利 : --
出賽場次 : 321場
總積分 : 31
引擎 : Cosworth V10
輪胎供應商 : Bridgestone
製造商 : Minardi Cosworth
官方網站 : www.minardi.it

  
車隊車手 :

20.Christijan Albers
21.Patrick Friesacher
  
車隊簡介 :

Minardi F1車隊是由Giancarlo Minardi於1985年買下並進軍F1,長年來一直為財務問題所困。Minardi的第一任車手為Pierre Luigi Martini,但是由於他技術仍未達F1水準,所以隨後由Alessandro Nannini代替。

當時Minardi的Motur Moderni Turbo引擎耐用度非常差,所以自然沒有什麼好成績。1989年Martini來到車隊中,以成熟的技巧吸引Ferrari 的注意,所以在1991年時,Ferrari就成為Minardi車隊的引擎供應廠,並且幫助Minardi拿到車隊積分榜第7名的位置。在1992年改用Lamborghini引擎卻只有在日本站跑出第6名而取得1分。不過即使如此,Minardi車隊仍然在空氣力學的研發上無所進展,在技術與資金的窘境下更是無法吸引有實力的車手,所以成績一直無法有所突破,經常總是敬陪末座,甚至是一分難求。

2000年賽季車隊擁有車手Marc Gene與Gaston Mazzacane,使用Cosworth引擎,然而仍未能拿下任何積分,但是Minardi車隊從未放棄在F1賽事揚眉吐氣的機會,在2001年簽下年輕的Fernando Alonso與Tarso Marques。天才車手Fernando Alonso雖然也未能幫Minardi車隊拿下任何積分,但是他在2001年美國站GP測時賽壓倒97年世界冠軍BAR車隊的Jacques Villeneuve的優異表現,展現出驚人的潛力。

2002年Minardi車隊改由Mark Webber與首位華人車手Alex Yoong熊龍擔當車手大任,使用以舊Peugeot F1引擎為基礎改良而來的Asiatech引擎,由Mark Webber在澳洲站一舉拿下第五名,寫下Minardi車隊近年來最佳的名次。經常殿底不但使得車隊形象一直未能提昇,財務困境也一直無法解決,隨著其他車隊資金投入日趨龐大,Minardi相形之下更顯弱勢。

2003年車手陣容為身高192公分的Justin Wilson與Jos Verstappen,這兩位車手都是因為能給車隊帶來資金才獲得出賽機會,其中Wilson更是首開先例將自己的未來當作股票發行集資獲取120萬英鎊的資金當作參賽經費,而Verstaappen則是為Minardi帶來Trust等主要贊助商,兩位車手對於維繫Minardi一絲氣息還頗有功勞。然而毫無競爭力的賽車任誰也無法友好的成績表現,對於集資而來的Wilson來說壓力格外沉重,在Jaguar決定驅逐Pizzonia而提供Wilson從德國站開始幫Jaguar出賽的機會,Wilson毅然決定奮力一搏。Wilson離開後的空缺由丹麥年輕車手Nicolas Kiesa接替上陣,結果仍是毫無建樹,整個賽季未獲得任何積分。

2003年賽季得助於瓜分Arrows的電視轉播權利金與Verstappen所帶來的贊助支援總算有驚無險的渡過了,如同Jordan一樣,車隊老闆Paul Stoddart毫不諱言的一再強調Minardi對於2004年車手的要求條件主要還是著眼於資金贊助,果然Stoddart選擇了兩名付費車手,義大利車手Gianmaria Bruni與匈牙利車手Zsolt Baumgartner。2004年Minardi還是跟過去一樣為墊底車隊,但Baumgartner在美國GP中幸運地替車隊爭取到寶貴的1分積分,終於免於掛蛋的難看成績。

[ Last edited by 龜甲萬 on 2005-9-9 at 03:31 PM ]
3
發表於 2005-9-9 16:18:36 | 只看該作者
感恩......很詳細!!!讚讚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黑名單|SayCoo論壇

GMT+8, 2024-5-6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