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Coo論壇

查看: 4495|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行車相關知識整理(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1-9 11:0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逐漸認識到自行車的威力無遠弗屆,不論是公路、城市巷道、林道、步道、河灘,除了高速公路外,幾乎無所不能騎,只要是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靠著 一雙腳和一顆無畏的心,可以創造出無限寬廣的領域。但話雖如此,並不是人人都有能耐騎著車到心所嚮往的地方;掌控行程的時間和效率,往往是決定能否達成目的重要關鍵,所以如何運送單車和人員,就成了首先必須克服的難題 。當多人同行時以車輛運送單車,當然是最方便的方式,但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或是起點和終點相隔太遠時,動用一輛1~2噸重的機械動力車輛來運送十幾公斤的單車,實在 是非常不環保和不符成本的事,思索了很久,得到的答案就是;結合大眾交通工具和單車,可能是最佳的組合方式,因此如何拆卸和攜帶單車是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章:自行車的拆卸和攜帶

~~把車倒置在平坦地面上~~



~~拆掉前後兩輪並以彈性繩固定住~~


~~重要的零件;例如變速器等,必須先做好防護~~


~~推薦以此法固定車輪和車主體~~


~~省錢的方法是;用大垃圾袋把車輛包裹起來,或花錢購買攜車袋~~



~~體積大約是150X80cm~~

~~用垃圾袋是因為重量輕又隨處可買到~~


~~用過的垃圾袋可以回收使用,不會浪費資源~~


~~如果有心還可以兼作環保義工,以身作責在山裡清理垃圾~~


~~用背帶穿過車架以方便手提出門搭車~~


~~或把背帶拉長作為單肩背使用~~
2
 樓主| 發表於 2009-1-9 11:10:14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章:如何選擇適當的單車

[轉載至鐵馬奇兵單車網]

買自行車就像買衣服一樣,要適應場合身材與功能上的需求。要從事自行車運動,首先須要選購一台足以讓您「運動」的自行車。這裡所謂「運動」是在自行車騎乘的速度上、在距離上構成運動的條件。因此一台運動用的自行車應該是一台騎得快的自行車,騎得快就不能太重,騎得快零件的精準度、耐久度就不能太差,騎得快整車的傳動感車架的鋼性零件的傳動性潤滑性也必須是高水準,有了一台省力、跑得快的自行車當然相對的騎乘距離必然也越遠。從以上對運動自行車的要求來看,難怪一台好的運動或競賽級的自行車會叫價好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了。

一、車架尺寸
選購一台用來運動的自行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材。車架大小的測量,一般是以車架立管的長短作為標準,立管長的車架車身長度也越長;也可以坐在座墊上雙腳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擺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腳在踩踏時能有餘裕空間伸展。 一般公路車的車架尺寸,以量產車架品牌多為每二公分一個尺寸,而高級純手工車架品牌則為每一公分一個尺寸。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處中心,可從最小47公分逐漸大至62公分共8或16個尺寸。我們可以用:
跨下長×0.65=車架立管長度

上述公式來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車架尺寸。

就登山越野車而言,是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中心,每二英寸一個尺寸,作為車架尺寸的大小間隔,可從14英寸逐漸大至22英寸共5個尺寸。由於登山越野車的尺寸間距較大,也就無法以精確的公式計算來測得適合騎乘者的車架尺寸,只能就身高來選用大致合適的車架騎乘。台灣通常以14、16、18英寸為主,適合騎乘者以身高為準,約為14英寸為155公分以下、16英寸者為155-170公分、18英寸為170以上,至於180公分以上的朋友就要盡量尋找20英寸以上的單車了。

二、龍頭把手的尺寸
選擇自行車除了應注意車架尺寸是否適合身裁以外,另兩項必須注意選擇的就是龍頭與把手的尺寸。龍頭長度的測量一般是以手上臂與下臂成90度,手肘頂住坐墊前緣(坐墊桿應調至坐墊中央位置),此時中指尖距離把手後緣應為三指幅至三指幅半的距離,如果車架的尺寸適合身裁的話,通長所使用的龍頭長度多半在11至13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

以公路車而言把手寬度的選擇則是將把手頂住肩膀,把手的兩端應位於上臂與肩膀連接處的手臂中央。把手的尺寸一般國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42至45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若是經測量的適當尺寸為42公分,建議可採用大一號43公分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衝刺或上坡時站立擺車加速的力量,同時又可兼顧姿勢的低風阻特性。登山越野車為了增加騎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寬度遠寬於公路車,寬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兩種尺寸為主,用在下坡賽專用的把手則寬度在63公分以上。

三、車架材質
車架是自行車的靈魂,好的自行車架必須符合重量輕、強度夠、剛性高三個條件。作為自行車運動的車種當然是重量越輕越好,如此才越省力騎得越快;強度夠是指車架在高強度的騎乘之下不會有斷裂彎曲的安全顧慮;剛性高是指車架要夠硬,有時候一台剛性差的車架也許沒有安全顧慮,但是騎起來車架力量傳導過差,使得騎乘者踩踏起來有車子拖重的感覺,即使是夠輕、夠強的車架但剛性過差這仍究是一台不合格的運動自行車。在市售的車種中,能符合上述好車架標準的車架材質有:鋁合金、碳纖維、鈦合金及合金鋼材四種。

鋁合金:
鋁合金的騎乘質感屬於靈敏輕巧、高剛性,但同時也傳達了地面每一丁點的振動反應,而略為犧牲了舒適性。

碳纖維:
碳纖維的特性是較具彈性、騎乘感穩定、長途巡航持續感佳、舒適性高。

鈦合金:
鈦合金的特性很類似鋁合金與碳纖維的綜合,它可以有類似碳纖維的彈性也可以享有鋁合金般的輕巧與剛性,但是這些好處都得以遠高於其它材質的價格才能達到。

合金鋼材:
鋼材是自行車最傳統的車架材質,現代的多種合金鋼材可以在剛性、彈性、傳動性、穩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的缺點是在重量上鋼材是幾種材質中較重的。

我們必須提醒讀者的是,上述每一種材質都有高低等級之分,此處所描述的特性均是以高等級的產品(也就是高價品)為對象,在低檔的產品中以上的優劣可說是不存在的(均為劣質)。另外有些產品雖然高價,但由於對材質處理能力的不足(例如:碳纖維及鈦合金),或是廠商對車架幾何設計的不良,也可能會有騎乘感很差的產品出現,總而言之任何的材質都會有等級好壞之分,不可一概而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09-1-9 11:10:43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章:單車騎乘技巧與安全

[轉載至鐵馬奇兵單車網]

正確的乘車姿勢是安全之本,乘車的姿勢是由騎乘者與單車之接觸點(手把、座墊、腳踏)的相對位置所決定的。然而姿勢又與騎士的身高尺寸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單車的騎乘姿勢,不但決定筋肉收縮運動的效率,同時決定了是否能安全的操縱手把與剎車。所以說,正確的騎乘姿勢,是安全之母。以下分條述說安全的乘騎技術:

◎三點調整法,以適合你的身材
單車如同作衣服一樣,需要量身材調之。三點調整法,是綜合單車運動力學、運動生理及安全駕駛等三項原則而成。

調整座墊高低位置:座墊位置之設定以騎在座墊上兩腳放下腳尖著地,能支持中心高度為準。

前後位置:將踏板位置採至45度處,然後調整座墊前後,以能配合腳踏之筋力最大位置為原則。

調整手把的前後與高低:手把的高度,大抵上,高型手把約比座墊高出30~50毫米,平車型手把則與座墊等高。跑車型其上面則與座墊等高。調整後須注意方向再鎖緊。

正確乘車姿勢,上半身稍前傾,手肘稍彎曲,成正三角形。

◎座墊的坐法
類似騎馬姿勢,將體重分散於手把上與腳踏上,不可將全部體重置於上面, 以防止臀部的疼痛。

◎踩踏的技巧
腳的位置以鞋長前面1/3處,落在腳踏正中央為最適當。腳的活動必須與單車 的中央線平行,張得太開或太窄,踩踏的效率會減弱。速度要保持均速,否則容易疲勞。 特別注意,後半部的勾拉動作,將腳踏勾起來。

◎變速的要領
變速裝置是減速,而不是加速,是求腳踏回轉數的一定,以免除因出力不均 而產生的疲勞。所以變速是為更力更舒適而使用,變速的時機為(1)上坡(2)下坡(3)路面凹凸 不平(4)逆風(5)疲勞時。也可以說當踩踏感覺不舒適時,即為時機。

◎剎車要領
安全行駛中最重要的一環;

(1)緊急煞車時,大家都知道緊急煞車的原則是先煞後 剎、再煞前剎,但緊急情況時,誰都會前後一起煞。如果煞停距離適當,為防止這種危險, 最好的方法是斷續煞車,同時將臀部往後推,尤其在雨天或細石路上更須如此。

(2)控制速度 的要領:特別在下坡時速加快後,要轉彎之際,為防止超越黃線與衝出路面的危險,一定要 在轉彎之前,控制剎車以減速。

◎爬坡的要領
遇上坡投時,只用腳力踩踏,是不夠的,會倍感辛苦,其解決的技術有三:

(1) 變速:將後飛輪逐漸往大的齒盤移動或將前方的大齒盤移往小的齒盤,以自已感到最適當、 速度又不慢為原則。

(2)運用上身的力量:握住跑車型手把的下方,腰稍往後移,握住手把往 胸前用力拉,腳踏往前踩,如此可很自然的運用到上半身的筋肉群,減少上坡的辛苦,不要 將腰離開座墊踩踏,因為如此,很容易疲勞。同時在坡上,最好使用二吸一呼的呼吸法,以 補充大量的氧氣。

(3)勾腳:經常騎車者,可使用束腳將腳踏回轉的盲點後半部,往上拉,以 減輕腳的踩踏力與負擔。爬坡時,往往因埋頭苦幹而忽略前方的來車或接近你後方的車輛, 為了安全絕對禁止以「之」字形行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09-1-9 11:11:06 | 只看該作者

第四章:單車運動傷害的預防

[轉載至鐵馬奇兵單車網]

手臂或手腕酸痛
騎單車時,應放鬆手肘,吸收單車在地上行走時的震力。若手肘要伸直,手指才可觸及把手,表示車架的頂柱太長,與騎乘者的體型不合。握把手時,手腕應與手臂成一直線,減少車把對手腕神經線的反作用力。

腰酸背痛
騎單車時應把背部稍微弓一下,可以吸收震力。而且,騎時應向前靠一些,讓把手和鞍座平均的分擔體重。

逾50%騎士抱怨腰痛問題。
 Mountain Bike 雜誌的健身專家,同時也有經驗的騎士 Edward Shang 博士表示:「背痛脊肩膀、頸部的肌肉緊張是自行車騎士的首要痛苦。」至少超過50%的自行車騎士抱怨腰痛問題。然而在大部份的情況下這種痛苦是可以避免的;有兩個方法有益背部,Shang 博士:「正確的座墊位置和每天的舒展運動會產生驚人的效果。」背痛與鏈條脫落一樣,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能找出適合體型和騎乘風格的正確座墊姿勢、車架高度、上管長度等,就能減少背痛的產生。至於已經有腰痛問題的騎士,則可藉下文介紹的舒展運動治療。座墊姿勢正確與否在買車時就注意。許多專業零售商常搞錯了問題的焦點,他們會問消費者︰「您是想成為運動型或休閒型的騎士?您是真正想像選手一樣地好好騎車,還是只是想騎自行車放鬆自己而已」?面對這樣的問題,每一個消費者都會表示他想如運動員般地騎自行車。然而常有人誤以為:使上身盡量向前、向下舒展開來的坐姿就是運動坐姿。事實上,這種坐姿起源自登山車的初期發展階段,在今天看來這種坐姿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事實上,這種把上身放平的所謂運動姿勢,即使在越野比賽的專業選手中都已不流行。多次贏得世界杯比賽的挪威選手 Rune Hoydahl 解釋道:「即使在賽車選手間,把上身放平的騎姿都已不流行。世界杯比賽都很艱苦,而且可以長達三個鐘頭以上,比較溫和的上身傾斜程度,較易通過考驗。而且這可降低對肺和橫隔膜的壓力使您能較無阻礙地呼吸」。下坡車女選手Regina Stiefl 從自己的痛苦經驗中認識到不良坐姿的嚴重影響:「從前我在公路上騎跑車時,總覺得像在地獄一般。然而以直立坐姿騎下坡車,我從未有過背痛的問題」。如果毫無準備就跨上一輛座墊很高、上管長度很長的自行車,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遭受到背痛侵襲。我們只想看看肌肉在騎車時的反應就能明白:騎士上身和頭部的重量必須要靠雙手和手臂來支撐。整個頭部和頸部的肌肉由於長久的靜止支撐工作而負擔沈重。上身向前傾的坐姿使身體重心向前移,肌肉因此必須承擔更多的重量。尤其是肩胛骨的肌肉會因長達數個鐘頭的支撐工作而超負荷。
 此外,每一個自行車所經過的樹根和坑洞,都會帶來衝擊力,給肌肉帶來支撐工作以外的負擔。對於未經過訓練的肌肉而言,這是最困難的工作。至少對初學者是如此。想要有效地訓練相關的肌肉組織,必須循序漸進地開始,給予肌肉適應在自行車上新位置的機會。如此,肌肉會使自己快速地適應新型態的負擔。附加的伸展及重量訓練可加快此一過程(女選手Regine Stiefl 亦曾因此受益)。重要的是:重量訓練只能在專業訓練師指導下進行,因為每一個錯誤的動作都可能帶來傷害。當然,導致劇烈臂痛的其他原因有很多種,比如不正確的姿勢、辦公室內不恰當的坐椅等等。
 在背痛的個案裡醫生必須判斷,騎自行車會對背部帶來甚麼樣的影響。通常,整型外科醫生將游泳和騎自行車歸為有益背部的運動。「如果醫生許可,則全避震自行車是最好的選擇」。Shang 博士建議那些背痛原因並非來自握把的人,試試全避震自行車。「後輪避震器能減低原本會施加於腰部脊椎骨的衝擊」。專家一致的意見是:登山車運動是健康的。問題只在於如何調整車架高度、上管長度。只要能找出正確的坐姿,並規律地做肌肉放鬆運動,就不必避開滿怖樹根的路徑。

珍惜背部的坐姿
 對於初學者和只想藉自行車鬆馳身心的旅遊騎士,理想的座墊位置是:較短的上管;座墊和手把高度的差異微小,有背部問題的騎士亦應選擇此種坐姿,因為此種坐姿能減少背部肌肉的負擔。經過有規律的訓練,可以將手把高度放低。但是要注意:對於每一種改變都必須漸進適應。半公分的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很大。

受過訓練者的坐姿
 背部肌肉已經能適應騎車負擔的騎士,應該嘗試上身向前平趨的坐姿。較長的上管使上身必須向前伸展,身體的重心也因此前移,使肩部肌肉的負擔沈重。座墊和手把高度的較大差異,亦迫使上身向下,增加背部肌肉的負擔。對於初學者和有背部問題的騎士,此種坐姿並不適合。對於跑車選手而言,這種姿勢可降低風阻。

每一次出遊之前或每日訓練課程的理想暖身運動:

 腳與胯骨同寬,以一隻手臂向前運動帶動肩膀的旋轉。這可使肩膀肌肉放鬆,並使整個臂部血液暢通,另一隻手輕鬆地放在胯骨。

肩部運動

 伸展肩胛骨肌肉的運動,將彎曲的手臂在咽喉的高度向後移動,另一支手在肘骨節附近,壓迫手背使其繼續向後移動,直到您決得兩肩之間有拉力存在。如此可增加伸展效果。注意:不要傷到脊椎。

梯形肌運動

 伸展梯形肌(位於頸不予肩胛骨之間)的運動。兩腳與肩同寬,頭倒向一側,一手置於頭側面,在經過一至三次的重複後,小心地將頭向側面拉,直到您覺得頸部側面的肌肉獲得了舒展,背要直,肩膀放鬆。

風車運動

 兩腳與胯骨同寬。一支手臂小心地向前旋轉,另一支則向後。視線向前。兩臂方向相反的前後旋轉除可鬆弛緊張的肩部和頸部肌肉,亦可促進血液循環。

頸部伸展運動

 此一訓練可使您伸展頸部肌肉。請將頭盡量轉向內側,並以置於頭上的手將下巴小心地壓向肩膀。重要:要非常慢、非常小心地做。做此一運動時,背部亦應直,肩膀放鬆。

大伸展運動

 此一運動只有當您無脊椎過於前彎的問題時,才可以做。將兩手至於臀部,頭向後傾,視線朝天花板。吸氣時使胸部充分伸展。如此可鬆弛整個背部肌肉。

運動醫生Edward Shang 博士的建議:

每次出發前做十至二十分鐘的頭部、頸部、肩部肌肉的舒展運動。

騎車時背部應有良好的覆蓋並保持溫暖,最好是穿上專門的內衣和自行車緊身衣。絕對不要穿棉製衣服。

騎車途中暫停五至十分鐘作舒展運動,對腰部助益極大。

降低手把與座墊間的高度差距,將把手調高一些,使座墊和手把位於幾乎相同的高度。

不要選擇太費力的檔位。由於大腿的肌肉會牽動腰椎部份,腿部肌肉的過度負荷很快就會傳導至腰部,這有可能導致劇痛。

每天做伸展運動可保持肌肉的彈性並避免肌肉過度緊張。

對於背部有問題,甚至於有慢性背痛的騎士,束腰很有幫助。他能使騎士經常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09-1-9 11:11:34 | 只看該作者

第五章:單車基本維護與修理常識

是否還記得你正騎著你的新車,興奮的在街道上衝刺;是否 你坐在家中,正想著出去騎車,但卻發現你的愛車,性能已經不 再如當日,它的煞車不再那麼靈敏,它的變速性能不再那麼的順 暢,騎著它,到處有嘰嘰嘎嘎的怪聲;是否你曾經在野外,發現 你的車子無法再繼續騎乘,使得你必須走二十公里的路,牽著車 子回家。
對於自行車的使用者而言,除非你有錢到每次車子出問題 時,能夠將它丟了,再買台新車,否則自行車的保養與修理是不 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保養良好的車子,在騎乘時發生故障的機 率,也必然會降低。 在此所介紹的自行車維修技術,都是一般常用,且可以 DIY(Do It Yourself)的。

一般自行車的維護,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正常騎乘使用
2. 短期(一周或十天)定期維護
3. 中期(一或二個月)定期維護
4. 長期(半年或一年)定期維護
5. 野外緊急修復

在此做為劃分依據的時間,是以每日到一周兩次以上,進行 自行車運動者的使用情形來分的,如果你進行自行車騎乘的頻率 較低,或者你的自行車使用極為頻繁,那麼可以將中短期的時間 略加調整,以適合不同的騎乘狀況。

工具說明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進行自行車的維護工作, 使用正確的工具是必須的,如果使用了不適當的工具,可能會造 成工作上的困難,甚至自行車零件的損傷,因此以下對於一般維 修所須用到的工具加以概略介紹。

必備基本工具
1. 活動扳手或開口扳手:一般五金行便可購得,開口扳手使用上較方便,但是購買時須注意一般自行車所用的多為公制螺栓;而有一支活動扳手,在許多工作上是必須的。
2. 內六角扳手:一般五金行均可購得,注意一般使用的均為公制。
3. 螺絲起子:有一字與十字兩種,五金行即可購得。
4. 拆胎桿:拆卸外胎時使用,可在車店購得。
5. 補胎膠與補胎片:補胎用,可在車店購得。
6. 打鏈器:拆卸鏈條使用。
7. 鋼絲扳手:調整輪圈鋼絲張力用。
8. 潤滑油:雖不是工具的一種,但是是維護自行車時所必備的,要 準備黃油﹑鏈條油﹑及一般滑潤油三種。
特殊工具(非必要,但有最好)
1. 套筒扳手:使用於拆卸曲柄的固定螺栓,一般為14或15mm的。
2. 曲柄拆卸器:用於拆卸曲柄或大齒盤。
3. 鏈條扳手:將飛輪的鏈輪分解使用。
4. 飛輪拆卸器:將飛輪拆下使用,不同廠牌的飛輪須用不同的拆卸器。
5. 花鼓扳手:為薄片狀的開口扳手,用來分解花鼓軸及軸承,一般為13mm至16mm。
6. 前叉碗扳手:薄片狀的開口扳手,用於裝卸調整前叉碗,依前叉碗的尺寸不同而有不同。
7. 橡膠鎚:用來敲擊卡住的零件,使其鬆脫。
8. 剪線鉗:鉗口呈圓弧形,剪內線時才不會散開。
9. BB工具組:用來拆卸調整中天心,依不同形式的中天心而有不同形式。
10. 工作台:用於將自行車架起,以便進行維修工作。
11. 調輪架:調整輪圈鋼絲張力使用。
12. 第三手工具:用於夾住煞車皮,在調整煞車時很方便。
13. 洗鏈器:清潔鏈條使用很方便。
正常騎乘使用 (top of file)
正常的騎乘使用是不須要任何技術的,但卻是在自行車的維 護中,最重要且最基本的一項,在騎乘前,對自行車的車況加以 檢查,是很重要,也是常被遺忘的,因此在騎車前,記得做以下 的檢查:
‧ 檢查騎乘姿勢尺寸:如果你騎的不是專屬於自己的車,記得在騎車前將座墊調至適當高度。
‧ 檢查各部位螺絲鬆緊:檢查前後輪及座墊桿的快拆是否鎖緊了,檢查車手是否已固定好,其他螺絲是否有鬆脫情況。
‧ 檢查輪胎:檢查胎壓是否足夠,不足的話將之打到適當壓力,檢查胎壁是否有裂痕、割傷,胎紋是否已經過淺,如果必 要則須更換外胎。
‧ 檢查煞車:試拉前後煞車,檢查煞車是否可以確實煞停。
‧ 檢查前叉碗:煞住前煞車,將車身前後搖動,如有感到有晃動的間隙,表示前叉碗須重新調整。
‧ 檢查變速器:起步後先試著分別變前變速與後變速,是否可以順暢的變到各檔速,是否會有奇怪的怪聲。
短期定期維護 (top of file)
短期的維護是經常進行的,如果正常的使用自行車,在此階 段的維護上,是相當簡單的,而此維護能夠使你的車子常保良好 狀態,因此絕不可輕忽。
清洗車子:除了讓你的車保持新車時的耀眼外,清洗車子也同時避免車架的鏽蝕,而如果你在一場大雨中或泥濘中騎車,在騎完之後應盡快進行清洗的工作,洗車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如果車身上的汙泥不多,或多是灰塵而已,可以使用抹 布擦乾淨,或是用大毛刷刷乾淨。
2. 不可使用高壓水柱來清除車身上的汙泥,這方法雖然很 有效率,但是可能將污水逼入軸承中,如此會造成軸承的損壞。
3. 在車身上汙泥很多的情況下,應使用刷子以及肥皂水將 汙泥洗淨後,用清水沖乾淨,再用布擦乾。
4. 車一清潔乾淨後,記得檢查烤漆是否有剝落,鋼製車架 烤漆剝落後會開始鏽蝕,鋁合金或碳纖維以及鈦合金車 架則不會鏽蝕,只會影響美觀。
5. 在使用水洗過車子後,記得鏈條要擦乾,並重新上油。
6. 檢查煞車皮:將煞車皮上的雜物加以清除,以保証其煞車力,若其磨耗已很嚴重,則須更新。
7. 將線管重新上油:如果煞車或變速的動作不良,可能是內外線的摩擦過大,將外線由止管的部位取下,把內線塗布黃油,再重新裝回,如果如此後動作仍然不順,則考慮更換內外線管。
8. 鏈條上油:將鏈條上滴上潤滑油之後,約十分鐘之後,將鏈條外側的油擦乾淨,鏈條只要內部動作的部份有油就夠了,外部多餘的潤滑油會黏住灰塵,增加清潔的麻煩,因此最好擦乾淨。另外,如果使用噴罐式的潤滑油,記得在上完油後,把滴到其他部位的油擦乾淨。
中期定期維護 (top of file)
你的車已經為你服務了好一段時間了,現在應該將一些平時 較常忽略的部位加以確實檢查,以使其保持良好狀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黑名單|SayCoo論壇

GMT+8, 2024-4-28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