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Coo論壇

查看: 24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足球]足球戰術詳解-陣型的演變(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1-15 19: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衛九鋒式陣型:

  當時的足球規則規定了本方任何隊員只要在球的前面就是越位。因此,在比賽中控球隊員先將球向前踢或向前帶,後面的隊員再沖上去,囿於規則的規定和技術水準低下,只設一個後衛防守即可抵擋九個前鋒的進攻。如圖所示。
http://myurl.com.tw/9hr531

三衛七鋒式陣型:

  隨著技術水準的提高,一個後衛的防守難以阻擋九個前鋒的攻擊,為了加強防守,在英國出現了三衛七鋒式陣型。如圖所示。
http://myurl.com.tw/9hr532

四衛六鋒式陣型:

  1866年,越位元規則發生變化,規定進攻隊員與對方端線之間,對方隊員不足三人為越位。這一變化,使無球隊員可以跑到球的前面去而有利於進攻,促進了傳遞配合,進球增多,這樣就暴露了三衛七鋒式弱點。於是,1870年由蘇格蘭人創造了四衛六鋒式陣型。
http://myurl.com.tw/9hr533

塔式陣型:

  英國人根據3個後位元難以防守進攻的情況,在1884年創造了塔式陣型,它體現了攻守力量基本平衡。因而留存世界足壇長達40餘年,對足球運動的發展曾起到積極作用。
http://myurl.com.tw/9hr534

“WM”式陣型:

  1925年,國際足聯修改了越位元規則,將進攻隊員與對方端線之間對方隊員不足三人改為不足二人時為越位,雖只改動了一個字,但對攻方極為有利,時球變得容易了,從而也豐富了戰術內容。為了解決攻強守弱的矛盾,英國人契甫曼於1930年首創了“WM”式陣型,這是在塔式陣型基礎上的產物,也是一個攻守平衡陣式,使英國隊稱雄世界足壇二十多年。

  該陣型在進攻中採用中鋒從中央突破,兩邊鋒從邊路突破沉底傳中,防守時兩個前衛防守對方兩個內鋒,三個後衛基本上採用盯人防守對方三個前鋒。
http://myurl.com.tw/9hr535

四前鋒式陣型:

  由於“W”的三前鋒很容易被“M”的三後衛盯死,匈牙利人在五十年代初期向“WM”式陣型挑戰,創造性的運用了四前鋒制的陣型(如圖)。
http://myurl.com.tw/9hr536

從1950年四年間創造29場重大國際比賽邊疆不敗的優異成績,包括1952年獲奧運會冠軍。1953年在英國倫敦以6:3的懸殊比分大勝英國皇家隊,從而打破了英國隊在本土保持90年不敗的紀錄。1954年,英國人帶著“雪恥”的決心回訪布達佩斯,匈隊再以7:1大勝,從此四前鋒制風磨全球。這種陣型的出現使原來攻守平衡發展為攻強於守的不平衡狀態。使這一屆世界盃賽創造了平均每場進球5.4個的紀錄。匈牙利人儘管在第5屆世界盃賽上未能奪得冠軍,但是他們勇於進攻、敢於變革的創造精神為世界足壇所信服,他們的功績永載足球史冊。

  他們的功績在於能利於四個前鋒的人數優勢攻擊三個後衛的防守,在前鋒線的每一局部地區,都能以準確的短傳配合與頻繁的交叉換位,有效的突破對方的防線(如下圖)。
http://myurl.com.tw/9hr537

四二四”式陣型:

  巴西人針對四前鋒式攻守不平衡狀態,於1958年在瑞典舉辦的第6屆世界盃賽上成功地運用了“四二四”陣型(如圖),出色地解決了防守的弱點,用四個後衛防守四個前鋒,又一次使進攻和防守達到了平衡,並保持了四前鋒攻擊力強的優點,彌補了三後衛防守的不足,六場決賽中進球16個,換球4個而榮獲冠軍。“四二四”式被世界各國的球隊所仿效。“四二四”陣型的特點:

(1)攻守平衡,既保持了四前鋒進攻銳利的長處,又彌補了三後衛防守單薄的不足。

(2)層次減少,便於鋒衛聯繫,加快了進攻和防守的轉換。

(3)有效地解決了邊鋒和邊後衛協助控制中場,有利於奪取中場優勢取得比賽的主動權。

足球界人士充分肯定巴西人在陣型變革中的傑出貢獻,更推崇巴西人卓越的個人技術,對足球技術的發展的產生極深刻的影響,從而進入了以巴西為代表的攻勢足球年代。
http://myurl.com.tw/9hr538

“四三三”與“四四二”陣型:

由於50年代的匈牙利、巴西的攻勢足球和卓越的個人技術所產生的威懾,迫使世界各國的球隊不得不加強防守以遏制進攻,在整個60年代的近10年裏,各種勢在加強防守的陣式應運而生,清道夫式的中衛,鎖鏈式、混凝土式等等的出現,導致了1962年第7屆世界盃賽半決賽中只進三球的捷克斯洛伐克隊獲得亞軍。整個60年代的足壇處於攻守平衡與不平衡的矛盾鬥爭中。這也是足球運動發展的規律。

巴西隊在“四二四”的基礎上於第7屆世界盃賽運用了“四三三”的陣型(如圖),左邊鋒紮加洛一人肩挑了兩個位置的重任。進攻時任左邊鋒,防守時任前衛。從而加強了中場力量。

英國人在1966年第8屆世界盃賽上採用旨在加強防守伺機反擊的“四四二”陣型(如圖),並獲得成功,第一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

直到1970年第9屆世界盃賽才開始改變這種防守踢法的局面,巴西隊努力貫徹進攻先於一切的指導思想,第3次獲得世界冠軍,並使該屆平均每場進球又回升至3個。評論家們稱這屆比賽是“進攻型足球的勝利”。
http://myurl.com.tw/9hr539

“一三三三”式陣型:

以荷蘭、聯邦德國、波蘭為代表的總體型全攻全守的踢法,在1974年第10屆世界盃賽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們均採用“一三三三”陣型(如圖),充分發揮集體和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這種踢法要求運動員能攻善守,不論跑到哪個位置都能勝任那個位置的職能,也必然要求運動員的意志、技術、戰術、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全面化。從而達到實際上的攻守平衡。
http://myurl.com.tw/9hr540

“三五二與五三二”式陣型:

  80年代的歐洲足球錦標賽和第13屆世界盃賽上出現了“三五二”式陣型(如圖),並已顯示其新的生命力,足壇人士清楚地懂得爭奪中場優勢是獲得比賽主動權的關鍵。用四個後衛去防守兩個前鋒的進攻是人力的浪費。為此進攻時將兩名邊後衛靈活地輪流進入中場以確保中場優勢和主動,保證及時組織點多面寬的進攻;轉入防守時,又能將對方的進攻扼殺和瓦解在組織和發動階段。法國、丹麥等隊是採用這種陣型的代表。但是,由攻轉守時,對方經常會從兩側發動和發展進攻。因此,邊後衛就勢必從中場撤回至邊後衛的位置,防守對方的進攻,這實際上又變成了“五三二”或“四四二”。因此,可以把上述的“三五二”與“五三二”合併成一個全面型的攻守陣型,即進攻時的“三五二”,防守時變為“五三二”。
http://myurl.com.tw/9hr541

轉自歐洲冠軍杯足球討論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黑名單|SayCoo論壇

GMT+8, 2024-6-16 10:0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