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Coo論壇

查看: 102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動系統的介紹II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8-27 13:1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機車傳動系統的組成
肩負傳輸動力的重任

傳統系統負責將引擎所產生之動力傳遞到驅動輪上,空有強勁引擎,若無法確實傳遞動力,一切也是枉然。而傳動系統又因車輛的種類,排氣量大小等而有所不同,這套系統也頗為複雜,本章將為讀者解說數種常見的傳動機構,相信能讓你對本機構更有概念。
一、常見傳動系統的種類                

  目前我們常見的機車大概分為打檔車與速克達兩種,打檔車除了常見的路跑車與狼等商用車外,換檔不須離合器的金旺90國民車也算打檔車中的一種。不需手動換檔的自動變速速克達也有三段行星齒輪自動變速與CNT無段自動變速系統兩種,三段行星齒輪自動變速系統由於構造頗為複雜,傳動效率亦稱不上良好,目前已漸漸被CVT無段自動變速系統所取代,目前市面上的大部份速克達機種皆採此種傳動方式。   

二、齒輪變速箱與傳動機構               

  一般說來,有四個至六個檔位的打檔車才是正常的〔機車〕,只是在地小人稠的台灣,不需變換檔位的速克達反倒成為機車主流,變換檔位與拉離合器在擁擠交通中可不是好玩的,就連汽車也相同。該車款若無自排車型,鐵定會賣得〔慘不忍睹〕。                        

  排檔車要將動力傳達至後輪至少需有以下數項機件,包括一次減速機構、離合器、變速齒輪、二次減速機(最終減速比)。離合器與變速齒輪,大家或許較能理解,而一次與二次減速比底是什麼呢?咱們就從這裡開始吧。         

  引擎動力自曲軸傳遞出來後,轉速至少在千轉以上,而車輛在高速上行駛時了不起不過每分鐘數百轉,因此引擎輸出軸(曲軸)與離合器輸出軸採平行分離設置,並切用齒輪大小完成一次減速比,以國產FZR為例,一次減速比為3.4,即引擎為3400rpm時,則曲軸傳至離合器軸僅為1000rpm。在一次減速比後,齒輪箱內齒輪轉速降低,離合器將更容易操作,而主要的因素在於經一次減速後,傳動齒輪在轉速降低的情況下,扭力大幅提升,產生足夠的力道拖動車輛。

  在經過離合器與變速齒輪的傳動後,我們可自外觀看到的大小齒盤與鍊條即為二次的減速比,又稱為最終減速比。當然也有部份車種採直軸或皮帶的傳動。但頗為罕見,因此我們仍然以FZR的鍊條傳動為例,前輪出軸(小齒盤)與後輪傳動齒盤的轉速差,即為二次減速比。如此可將輸出扭力再提升,FZR為前13齒、後50齒的設定,減速比為3.8,此部份經常為人改裝,加大後齒盤時,則減速比加大,扭力上升,加速力較佳,而極速會降低,但是有一定限度,否則任意改小後齒盤時不但加速扭力變差,在引擎扭力不足以拖動車重的情況下,甚至無法爬升至原有的極速,比部份的設定需在扭力與速度上取得平衡,略為增減原廠齒數可更符合自己的騎乘需求,切記勿太誇張。                   

三、離合器的構造                   

  離合器負責傳遞引擎的動力至齒輪與驅動輪,拉住離合器拉桿時,離合鼓與磨擦板分離,不管你引擎轉速多高,車子不動就是不動,或者車輛呈滑行狀態,引擎轉速高低都與車速無關。放開拉桿就不同了,離合器本身內部彈簧的拉力會迫使磨擦板與離合鼓相嵌合,傳遞動力至齒輪與驅動輪,除非此時檔位正在空檔,否則引擎轉速的高低都將忠實的反在映在車速上。                          

    離合器磨擦片,用來傳動遞動力。


  以打檔車來說,目前大多數機車皆使用濕式多板型離合器構造,凡舉NSR、FZR,皆為此種設計,而部重量級車種與GP工廠賽車則使用乾式多板離合器型式。濕式是指離合器有浸泡到機油而言,乾式則無機油散熱。         

  常用的濕式多板離合器外型尺寸小,在機油浸濕下,耐磨耗性與冷卻效率皆優良,廣泛用於大份車種,但缺點為離合鼓與磨擦板易有打滑的現象,傳動效率略遜,但已足夠供大部份車種用力操駕。而大型車與GP賽車採用的乾式離合器傳動更為確實,但磨耗快,且散熱不良,因此大多暴露於空氣中,不適合一般車輛使用。

四、變速齒輪的設計與結構               

  如果沒有變速齒輪來改變傳動比,維持一定扭力,這部車將只有一固定速度,而且從起步到固定速度相當緩慢,藉變速齒輪之助,我們可獲得低速時的高扭力以及高速時的轉數不致於過高。                       

  以FZR為例,一至六檔的齒輪囓合齒數與減速比如表所示,每個車型在齒比上的設定不甚相同,卻脫離不了主軸(離合器軸)上的齒輪由大至小為6<5<4<3<2<1,而輸出軸卻是1檔最大,成為1<2<3<4<5<6。作動時離合器軸上的驅動齒輪依一至六檔逐一囓合,藉蝌帶動輸出軸上的從動齒輪。由數字可看出傳動比由高而低,扭力則逐漸下降,但車速升高,各檔位齒輪比之不同可滿足騎士在任何車速與環境(上、下坡)而選擇適合的檔位。          
    改裝鍊條齒盤即可變更二次傳動比。        

  換檔機構則由左腳踏桿(VESPA為左把手)、變速撥叉與變速鼓相連作動。換檔時先拉住離合器,切斷引擎動力傳出,操作腳踏桿使變速鼓上的凹槽導引變速撥叉的卡梢移動,使齒輪移動嵌合而改變檔位,因此一檔、二檔....便逐一出現了。                       

五、無離合器換檔國民車                

  如金旺90等國民車,同樣有可換檔設計,卻不用離合器操作即可行換檔動作,很神奇吧。它有三個檔位,但採用離心式離合器,當車輛在怠速時,轉速不至於使離心配重甩出嵌合外盤,即使入檔,只要不加油門,車輛依然靜止。催下油門後,離心塊甩出嵌合外盤開始傳出動力,欲換入更高檔位時只需直接踩下變速桿,一切就OK。             

  真的不需離合器先切開引擎動力嗎?非也,這種免拉桿式離合器為二段式,當踏下變速踏桿約三分之一時,離合器便會自動切至OFF,將踏桿踏到底,使檔位變換,此時必需再催油門,使離心塊再度甩出驅動車輛,才算完成整個換檔動作。

  既然這麼好用,為何不大量用於各型機車上呢?這種離合器咬合易產生打滑現象,換檔動亦較大,而且為乾式離合器,散熱較差,容易因高溫而損壞,因此僅適用於在小排氣量、小馬力的輕型機車上,一般機車是無法使用的。       

六、三段自動變速機構已漸淘汰             

  早期三段式自動變速機構曾為主流、風行一時的名流80、100等即採此種設計。後來因為零件繁雜、效率又不及 CVT無段變速,現今速克達已鮮少使用了。這套系統在運作時由太陽齒輪、行星齒輪與內齒輪等構成行星齒輪系統,光是做三段自動變速,就要三套離合器系統,無法精簡零件的的情況下,難怪會被構造簡單、效率佳的CVT所取代了。   

七、CVT傳動機構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指無段自動
控制變速,因為以皮帶做為傳動件,又稱為V型皮帶傳動變速機構。主要是利用滾動離心力造成組件移動,達到改變傳動比的目的。整個機構由前後兩個皮帶輪所組成,中間以皮帶傳動,前輪皮帶俗稱普利盤,內有普利配重(普利珠),後皮帶輪俗稱碗公,內覆離心式自動離合器。           

  其中,皮帶以三明治夾心方式夾在皮帶盤中,皮帶輪上的皮帶節圓直徑會產生大小變化,宛如可改變齒數的兩個齒輪,由低自高速不需變換檔位,而以漸近方式達成減速比由大變小的目的,不論在低、中、高速皆有適宜的扭力發揮,變速效果一氣呵成,毫無換檔所造成的震動,在速克達系統中,當然大大的好用囉。                     

  怠速時,普利盤內的普利珠緊靠曲軸心,皮帶空轉,即使有動力傳至後碗公,其中的離合器塊也不致甩開咬合碗公而驅動後輪。待引擎轉速一提升,碗公轉速也隨之升高,離心塊甩出咬合碗公,車輛開始行進。油門漸開後,普利盤中的滾珠向外甩出,迫使普利盤在曲軸的軸心方向橫向移動。這麼一來,普利盤嵌合皮帶處為斜面,所以皮帶在普利盤處的節圓向外擴大,而後皮帶輪則相對的縮小。             


前皮帶輪的組成,右為內
盤,中為普利盤與內部溝
槽,右為普利珠。
後皮帶輪(碗公)內的離
心離合器,轉速上升即可
外張並傳遞動力。


[ 本帖最後由 whterfox 於 2007-8-27 01:14 PM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黑名單|SayCoo論壇

GMT+8, 2024-4-26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